11月10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粵港澳大灣區名家講壇”第九講在我校東校區工業中心802室開講。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與民族學院副院長王延中受邀在線上作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和時代價值》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民族學院院長楊文炯主持,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尚旗擔任與談人,線上線下共兩百余名師生參加此次講座。





講座共分為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演進邏輯”。王延中系統梳理了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次民族工作會議,整理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提出”階段到正式確立為“主線”階段的歷史脈絡,并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整體立場上,根據民族地區和民族工作面臨的諸多嚴峻挑戰而提出來的一種應對舉措和長遠戰略。第二部分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王延中從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時代意義等方面進行全面講解。最后一部分王延中分享了自己對于如何正確把握物質與精神的關系、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的理解,并向同學們介紹了自己的最新研究論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演進和戰略意義》《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大關系》。

講座結束后,主持人楊文炯感謝了王延中高水平的學術分享,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與談人李尚旗分享了本次講座的收獲以及自己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研究心得。

據悉,王延中先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與民族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民族學學會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主要研究方向有勞動社會保障、民族理論政策。主要著作有《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中國勞動會保障問題研究》《中國工業現代化問題研究》《基礎設施與制造業發展關系研究》《WTO與中小企業發展戰略》《中國產業結構變動趨勢及政策研究》等。